全国咨询热线
首页 > 产品中心 > 豆制品
【48812】讲真!这个村有全城最好吃的豆腐皮……

来源: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18 12:18:37

  

讲真!这个村有全城最好吃的豆腐皮……

  在咱们岱岳区的道朗镇里,有一个当地的豆腐皮~好吃到没朋友!特征到操控不住嘴巴!

  岱岳区道朗镇的夏家庄村是当地家喻户晓的“豆腐皮”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气,这个村100多户乡民,一半以上的农户都从事豆腐皮加工制造。冷若冰霜,这个传统农产品加工专业村正计划发挥传统优势,创立“传统工艺+企业办理+非遗文明+现代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工业,全环节晋级、全链条增值,打造区域特征产品。

  11月8日,立冬刚过,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夏家庄村豆腐皮加工进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从事豆腐皮加工的作坊前,飘荡着一阵阵豆腐皮的幽香。

  “咱们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从事豆腐皮加工,繁忙时节每天至少要耗费六七千斤黄豆。”夏家庄村支部书记陈吉虎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最光辉的年代,其时全村家家户户都在做豆腐皮。”

  8日午后的夏家庄村,分外安静。记者走进乡民陈尚英的家,正好看到他和老伴在作坊前繁忙,屋里一口大锅里的豆浆正在柴火的加热下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咱们村豆腐皮制造已有近百年前史。一向连续着传统手艺做法。”82岁的陈尚英说,他家用吊包制造豆腐皮的工艺现已保留了三十多年,别处早就不必这个“土”方法了,正是由于这分坚持,他们的豆腐皮价格才干一路走高。“其他当地卖4.5元一斤,咱们的5.5元一斤,做多少就能销多少。咱们选的都是优质大豆,做出的豆腐皮清新筋道,吃起来特别香。”

  “打我记事起,姥姥姥爷、爸爸和妈妈就在家做豆腐皮,那时分街坊亲属家里都是做豆腐皮的。”38岁的陈红珍是夏家庄村的妇女主任,在她的记忆里仍保留着父辈们在家中制造豆腐皮的情形。

  可是,由于太耗体力和精力,冷若冰霜夏家庄村的豆腐皮加工户渐渐的变少,从本来的家家户户做削减到70多家,是本来的一半儿。

  净料、浸泡、磨浆、滤浆、煮浆、点浆、取皮……出产豆腐皮,赚的是辛苦钱。以陈尚英家为例,一天最多只能做三四锅豆腐皮。选择豆粒、冲刷豆子、磨浆、熬制等,老夫妻俩常常是围着锅轮番值勤。尽管辛苦,但夫妻俩加工的豆腐皮广受商场喜爱。常常有人慕名而来,赶上春节前,要是不提早预定,必定买不上。

  “质量好、口感好的豆腐皮,品相纷歧定好。”陈尚英白叟的老伴朱明凤说,30多年来他们寻求的便是原汁原味,哪怕丑陋一些,也不运用食物添加剂。

  “从11月份开端,天天得从早忙到晚。”陈尚英的儿媳李桂华一脸疲倦地说,“这还不算最忙的时分,春节时,他们家常常忙到清晨两三点,早上五六点就又开工。”尽管豆腐皮热销,但白叟的年岁渐渐的变大,做豆腐皮的活太耗体力,他们都觉得有点吃不消,甚至有了抛弃不干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现在夏家庄村大部分加工户年纪都在40岁以上。“近年来,豆腐皮加工工艺有了改善,例如,电动磨代替了手艺磨,有的乡民家还用上了蒸汽锅,工效进步,劳动强度也有所减轻,但问题随之而来。”陈吉虎说,“电动磨转速太快,磨出来的豆浆温度过高,做成豆腐皮后不只养分丢失,时刻放长了还简单变黑。”

  “家庭作坊式出产,严峻限制着咱们村豆腐皮工业的开展。”陈吉虎说,严阵以待保住这块百年老牌子,严阵以待让豆腐皮工业做得更大更强,村两委现在正想方法。决计利用好豆腐皮工业这一优势,引领大众进行规划出产,把当地土特产做成带动增收的大工业。

  “咱们首要预备注册一个商标,再请求非物质文明遗产。”陈吉虎说,村里想不断延伸工业链条,把豆腐皮打造成为强村富民的工业综合体。现在农人都是单打独斗,尽管豆腐皮的收益不错,可是假如能构成夏家庄村的一致包装、会集推介,品牌效应会愈加十万火急。

  “仅豆腐皮一项,有的乡民年收入能超越十万元,最少的年收入也得在八万元以上。假如能十万火急产品销量和价格,那农人增收就更快了。”夏家庄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传闻周边村在推进“互联网+传统加工业”形式,建设了村级淘宝服务中心,假如能推进豆腐皮特征农产品线上出售,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买全国、卖全国”。

  “主要是豆腐皮欠好贮存,咱们现在是随做随卖,假如上网出售,保鲜是第一个技能难关。”陈吉虎说,他了解到泰安的肥城韩庄头也是豆腐皮专业出产村,下一步,他想去那里取取经,看看怎么能创立“传统工艺+企业办理+非遗文明+现代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工业,全环节晋级、全链条增值,打造区域特征产品。

  “再有便是动力问题,下一步咱们想探究选用新动力,如太阳能、沼气等,这样既能处理动力问题,又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陈吉虎说,现在夏家庄村制造豆腐皮运用的大豆主要是周边地区供给的本地豆子,假如能从原材料到制品全程可追溯,完成从“农田”到“餐桌”一体化办理,就能全方面进步豆腐皮质量。

  小康不小康,要害看老乡。十九大陈述提出施行村庄复兴战略。乡村要开展,首要工业要兴隆。本天齐鲁晚报的记者们来到了夏家庄村,进行的“步行齐鲁·特征村镇看望”系列报道,便是这一个村镇开展出的具有当地特征的工业。它们承载着农人脱贫致富的愿望,对农人增收和乡村昌盛具有极端重大意义。

上一篇: 逆流回乡卖豆皮 “姐姐力”就是“榜样力”

下一篇: 【48812】三下海南(1)汤包豆皮热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