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会慢慢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和行动能力,让人无法正常说话、吃饭,以及找不到回家的路……
今天(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缓慢起病并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占所有痴呆原因的60%—80%。
早防早治,是守护认知的关键。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4%—7%,相当于每100位65岁以上老年人中,就有4至7人可能患阿尔茨海默病。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风险增加一倍。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并非老年人专属,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早期症状不易察觉
警惕这4句话
阿尔茨海默病,最典型的表现是进行性记忆下降,也可伴随语言、执行、视空间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如果家人常说这4句话,最好及时关注,必要时到神经内科检查干预。
展开剩余80%“什么?你再说一遍。”
患者显著特征是近期记忆力下降,刚刚发生的事或说过的话转眼就忘,反复询问相同问题。如果排除压力、睡眠或情绪因素后,健忘仍持续数月,就需引起重视。
“这是哪,我怎么到这儿来了?”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时空定向障碍,甚至在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迷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迷失方向,不会查看路牌,甚至无法主动求助,伴随执行与计划能力逐步下降。
“我东西不见了,是不是被谁拿走了?”
因短期记忆力显著衰退,患者经常找不到常用物品,甚至把东西放到不合常理的地方,比如把手机放进冰箱。与此同时,逻辑推理能力受影响,容易无端猜疑他人,认为是别人偷拿了东西。
“你们都不关心我。”
疾病会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导致情绪、性格和行为发生明显变化。患者可能显得淡漠、对期物丧失兴趣,或特别敏感多疑,感觉孤独、被忽视。社交退缩也常见,因表达困难而主动减少与他人的交流。
哪些人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在众多风险因素中,脑血管疾病、父母有痴呆史以及高龄是三个最为显著的高危因素。此外,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以及吸烟、独居、较低教育水平等因素,也会明显增加患病风险。
具体来说,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家族遗传背景
如果近亲曾患阿尔茨海默病,或携带某些致病或风险基因,发病年龄可能提前至三四十岁,在四五十岁就进入临床期,应格外注意早期筛查。
不良生活习惯
例如缺乏运动、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社交孤立,以及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某些身体疾病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脑外伤、视力或听力丧失等。值得一提的是,人到中年代谢能力下降,若仍保持高脂饮食习惯,风险将进一步累积。
此外,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如抑郁症会显著提高患病风险。长期抑郁情绪可能损害大脑功能与结构,甚至导致海马体等记忆相关脑区萎缩。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及其他类型痴呆?
值得注意的是,除遗传和年龄等不可变因素外,绝大多数风险因素可以通过积极干预得以改变。大量研究显示,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等手段,约45%的痴呆风险是可预防的。
保持健康饮食
在预防痴呆的多种方式中,高质量膳食是最易日常实践的干预手段之一。2025年,浙江大学一个研究团队从206种常见食物中筛选出25类与痴呆风险相关的食物,再通过人工智能进一步识别出最具预测价值的食物组合。最终确定了7类关键食物,分为三类:
●必吃食物:橄榄油(每天>10克)
●适量食物:绿叶菜(每天1—1.5份)、浆果+柑橘类(每天1—2份)、土豆(每天不超过0.75份)、鸡蛋(每天0.5—1个)、禽肉(每天不超过0.5份);
●忌口食物:含糖饮料(完全不喝)
研究人员根据该模式对每个人的饮食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饮食越符合护脑标准。结果显示,评分最高的人群相比最低者,痴呆风险降低了近一半。
坚持体育锻炼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太极拳、八段锦、走路、跑步等有氧运动。
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手部运动,也可有效刺激特定脑部区域,有助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时常训练大脑
不断学习不同内容,能对大脑形成正向刺激。学习一门新语言或培养一个新爱好,例如学习一种乐器,哪怕只是简单的口琴或尤克里里,玩一些思维游戏,比如数独、拼图或棋类,睡前回忆一天的经历,尝试复述细节……这些微小的训练,都能让大脑“跳”出舒适区,激发大脑活力。
管理心血管代谢
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问题,通过降压、控糖、降脂减少脑血管病负担,进而降低痴呆发生率。
进行心理社会因素干预
多社交、减少孤独感,学会管理压力,比如通过正念冥想放松身心,以及改善睡眠质量。
积极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睡眠等。阿尔茨海默病并非老年人专属,年轻人也需关注生活习惯,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并且注意释压。
发布于:湖南省杠杆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